
机器人手臂挥动,敲响青铜句鑃,两千年前的乐声与现代科技在开幕式上空交织牛8速配,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由此开启。
11月9日20时48分,广东奥体中心灯光渐暗,全场寂静。观众静静等待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文艺展演的启幕。一束光缓缓亮起,照亮体育场坐席上的交响乐团演奏台。
此刻,钟声响起,岭南名曲《彩云追月》旋律在寂静的体育场内回响。而与寻常演奏不同,奏响这开篇首串音符的,竟是工业人形机器人,它们手持钟槌,敲击的正是两千多年前的青铜“句鑃”(gōu diào)。
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
当机器人抬起手臂,庄重地敲响青铜句鑃,一曲融入《彩云追月》旋律的金石之音在十五运会开幕式现场荡开。这清越之声,来自两千多年前南越文王墓出土的珍贵乐器,一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,就此开启。
开幕式总导演郎昆回忆,主创团队在广州采风时,在位于广州越秀的南越王博物院“意外”发现了这套青铜句鑃。同样是历史悠久的乐器,相比编钟,大众对句鑃的了解可能不多。
“为什么选择句鑃而不是编钟?”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解释,句鑃是吴越文化特有的青铜礼乐器,更符合十五运会举办地的地方文化。此外,这套句鑃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的汉代成套句鑃,刻有重要铭文,文物价值极高。
青铜句鑃的千年回响
“句鑃”一种青铜编列打击乐器,呈合瓦形腔体,于口弧曲,扁长柄,通常插植器架或地面进行演奏。它的名字不见于古籍记载,而是源于器物本身的铭文。

全套八件的南越青铜句鑃牛8速配
古代以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、石、土、木、丝、革、匏、竹八种,句鑃以青铜制成,属于“八音”中的金类。
南越文墓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墓葬,深藏于象岗山山腹。墓中东耳室出土了乐器和酒器等121件/套随葬品,象征着墓主生前的宴乐场所。一套八件的青铜句鑃便出土于东耳室的北墙下。
这套句鑃是岭南首次发现如此大型的越族打击乐器,一套共8件,重191公斤。最大者通高64厘米,重40公斤;最小者通高36.8厘米,重10.75公斤。

青铜句鑃出土时情形
在八件青铜句鑃的表面都阴刻着两行平行的篆文“文帝九年乐府工造”。这说明这套青铜乐器是在南越文王赵眜在位第九年(即汉武帝元光六年,公元前129年)制成的。
“乐府”二字反映出南越国效仿中原设有乐府这一音乐机构,可见南越国对中原文化的吸收和融合。

铭文记录下制作时间等重要信息
让千年古乐重鸣
自1983年出土以来牛8速配,这套铜句鑃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。但让两千年前的乐器重新“发声”,并非易事。
据王维一介绍,出土后不久,北京的古乐专家曾来测音;2006年至2010年间,为编纂《中国音乐文物大系》,又进行过一次录音。但前者年代久远资料难寻,后者偏向于学术记录,受当时设备所限,音质不够理想。
“这次全运会,我们希望能让青铜句鑃留下更真实、更完整的声音档案。”王维一说。
采音前,团队先对文物做了全面评估。尽管已历经两千多年,但这套青铜句鑃保存状况依然良好。敲击本身并不会对金属器物造成损伤,关键在于“怎么敲”。
“敲击工具都用软布、皮垫仔细包裹,敲击的力度、位置都由经验丰富的古乐专家亲手操作。”王维一介绍,那是每一个钟体单独评估,用专业手法小心触碰,确保“既能取到真实声音,又对文物‘零打扰’”。
开幕式音乐总设计舒楠回忆采音情景时仍充满敬畏:“当时郎昆总导演和所有录音人员都在场。当我用特制的锤子敲击它来辨别音高时,我是跪着操作的——作为音乐人,内心必须怀有对古礼的虔诚。”
当第一声金石之音在现场响起,绵长、透亮,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清澈,所有人都被震撼了。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王维一回忆道:“现场听到那个声音,所有人都‘哇’了出来。”
古今共鸣的创意
亲耳听到句鑃的声音后,音乐总设计舒楠产生了绝妙创意:“我跟导演组说,如今国家科技如此强盛,广东更是引领风气之先。我们何不用机器人来敲击这千年句鑃,完成一场跨越两三千年的和鸣?”
这个想法让团队兴奋不已。机器人敲击青铜句鑃的设计,不仅体现了古今对话,更展现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的完美融合。
当灯光聚焦于三位庄重敲击的机器人,与《彩云追月》的旋律交织时,有人感叹那景象宛如机器人与千载文明的直接对话。“让机器人敲响千年文物青铜句鑃,它所发出的,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鸣。” 在开幕式上,通过现代编曲,千年古音与当代旋律交织,成为岭南文化的有声名片。全息投影上,一弯新月渐趋圆满,为这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增添了梦幻色彩。
文物活化的典范
此次青铜句鑃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的成功运用,是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一个典范。古老的句鑃多使用于国家大型活动和重要仪式,体现了古代贵族的祭祀礼仪和宴乐方式。
时隔两千余年,句鑃乐声再次在重大盛会中响起,让全国人民在穿越时空的乐声中感受激昂向上的运动精神。这体现了古代文化遗产为全民所共享,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在公众文体活动中的具象呈现。
南越王墓的文物一直与体育有着不解之缘。王维一透露,其中玉器最为人所熟知—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“金镶玉”、火炬上的祥云纹饰,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的设计灵感,都源自这里的玉文化。此次青铜句鑃在十五运会开幕式上的亮相,是文化遗产与体育盛事的又一次完美结合,让公众得以近距离接触了解古代音乐文化。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、南方+记者丨陈冰青
【本文责编】刘树强
【通讯员】南越王宣
【供图】南越王博物院
【频道编辑】李卓华 陈海燕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石静莹 刘树强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
创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